
湖二师学子赴罗田实践:以青春力量解码板栗产业共富密码
七月的罗田,板栗林郁郁葱葱,孕育着丰收的希望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奔赴这片热土,围绕“栗链生态,乡兴共富”主题开展实践活动,用青春力量探寻板栗产业振兴路径,解码乡村共富密码。
智慧园里,触摸科技赋能农业新活力
在罗田农业智慧园,队员们开启了对科技农业的探索之旅。智能温室大棚内,传感器如同“智慧大脑”,精准捕捉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数据,为板栗育苗营造最优生长条件。而在特色农产品展示区,琳琅满目的板栗深加工产品令人眼前一亮,从香甜的即食板栗仁到酥脆的板栗酥,展现出板栗产业延伸的无限可能。
电商直播基地里,本土主播带货的火热场景,更是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科技与互联网的力量。单场百万销售额的成绩,成功将板栗从深山送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。队员们穿梭其中,认真记录“品牌打造”“电商赋能”等要点,深入思考如何持续释放科技活力,推动板栗产业升级。
板栗园中,聆听产业发展真实痛点
深入三里桥村板栗园,队员们变身“新农人”,与种植户并肩劳作,在修剪枝叶、捡拾栗苞的过程中,开启了一场“接地气”的调研。种植户们向队员们倾诉产业发展的烦恼:收摘期短、劳动力短缺,收摘方式影响板栗品质,阴雨天气易导致板栗霉变等问题,如同一只只“拦路虎”,制约着板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展开剩余65%为了精准把握产业痛点,队员们用问卷详细记录生产难题,用镜头留存真实场景,还采集土壤样本、测量栗苞数据,从土地的反馈中挖掘破局线索,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调研资料,为后续为产业“问诊把脉”奠定基础。
座谈会上,青春智慧助力产业振兴
村委会的会议室里,村书记、板栗加工者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,共同探讨板栗产业的发展出路。村书记介绍,千亩板栗基地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,但产业链短、附加值低的现状,限制了产业发展;加工者则道出了深加工环节技术不足、品牌缺失,利润被压缩的困境。
面对这些问题,队员们结合调研见闻积极献策。“可以发展‘板栗采摘 + 旅游’模式,既能减少人力成本,又能提升产业附加值”“建立标准化收摘流程,保障板栗品质,才能卖出好价钱”“升级加工技术,延长产业链,让板栗发挥更大价值”…… 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,逐渐勾勒出板栗产业振兴的初步蓝图,将青春智慧注入乡土发展。
青春践行,双向奔赴绘就共富画卷
实践接近尾声,队员们回望这片耕耘过的土地,深刻感受到罗田板栗产业串联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的重要价值,切实体会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实践意义。团队表示,将把此次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产业发展的“微光”,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乡村建设。
这场实践,是青春力量与乡土发展的双向滋养。未来,“志远”志愿服务队将持续以行践知,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闪光,续写板栗产业共富发展的崭新篇章,助力罗田乡村绘就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美好画卷。
发布于:湖北省上阳网-杠杆配资公司网站-在线配资论坛-专业的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