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万年前,人类改造自然的材料主要是石器,此时还没有出现“人造材料”。
2万年后,中国人率先造出第一种人工材料,这就是“陶”,来自江西仙人洞遗址。
接下来,人类先进入“铜石并用时代”,随后进入“青铜时代”。其中,按照西方历史叙事,两河流域和欧洲距今6000年时、埃及印度距今5000时进入青铜时代,中国大概是在夏朝进入青铜时代,距今大概4000余年,也就比埃及和北非以外的非洲稍微早一些。
尽管中国进入青铜时代较晚,但依然遭到西方学者质疑。光明网文章《这里是两千多年前的“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”——一把铜斧“惊天下”!》,对于中国夏商周出土的很多青铜器,西方学者并不服气,反而提出中国青铜文化“外来说”,甚至断言“如果中国不产青铜,那中国的青铜器也应该是舶来品”,即夏商周的青铜器是从域外贸易而来。
显然,这一观点就否定了中国存在“青铜时代”。但问题是:最近几十年来,西方学者为何不再质疑中国青铜时代了?答案很简单,不是不想质疑、不是不想否定,而是中国青铜时代货真价实,证据链太过扎实,真实到根本无法质疑。
展开剩余83%拥有完整的演化链与西方的青铜时代不同,中国青铜时代的出现,拥有完整的演化链,相关证据无比扎实,全球独一无二,根本不可能被质疑,比如以下三点:
首先,冶金是制陶业的“副产品”,制陶业为青铜时代准备了充分条件。比如陶窑和冶炉、成熟的炉温技术(5000年前的屈家岭炉温已达千度)、种类丰富的陶器转变为相应青铜器等等。当然,中国青铜铸造业也为铁器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准备。
其次,中国古铜矿遗址可谓星罗棋布。上文谈到西方认为中国青铜器源于域外,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中国没有采冶遗址,但中国随后发现龙山夏商的山西西吴壁遗址、商代的江西瑞昌铜岭矿冶遗址、周代的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(其中竟有竖炉炼铜遗址,还能分离铜铁)等。
第三,青铜铸造“模范”遗址众多,龙山时期南北多地出土“石范”,商代是出土泥范、陶范,周代还出现铜范、以及发明失蜡法等。其中,最惊人的是山西侯马遗址,出土了数万件晋国陶范,里面出土的标准件陶范应是秦国模块化标准件的技术源头之一,还有齿轮模范等。
除了上述三点,还有坩埚技术(这一点非常重要,却往往被忽视,没有坩埚,如何承载高温铜液,以及后来的铁液)、青铜合金配比和铸造工艺、国家组织能力(青铜铸造业是简陋版的“工业”,不能缺少组织能力)等,都有相应的庞大的考古和史料证据。
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考古发现不仅证明“存在”,而且其中各个环节还有着明显的、完整的演化过程,比如坩埚进化、模范进化等,由简单到复杂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化的过程,一步一个脚印,技术演化路线非常清晰,符合人类的认知逻辑和科学发展逻辑。
符合青铜时代标准1973年,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,考古专家发现距今6000多年的黄铜片,这是一种铜锌合金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。
1978年,在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,考古发现一把青铜刀,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青铜器,为单范铸成,距今5000多年。
问题是:姜寨遗址的黄铜片,能否说明中国进入铜器时代;马家窑遗址中的青铜刀,能否说明中国进入青铜时代?
对此,历史学家韩建业指出:“青铜时代核心特征是青铜器在人类生活中占据显著地位。确切地说,只有当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时,才能被认定为青铜时代。这种持续的、广泛的使用,而非偶然的制造和使用,是界定青铜时代的关键。”这个标准是对的,理应如此,当然这也是西方对中国青铜时代的判断标准,中国铁器时代的确定也是如此。
由于紧随姜寨和马家窑之后,并未出土相关金属制品,因此中外专家学者给出的答案为“否”。甚至,山西陶寺遗址也出土了一些青铜器,故而部分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晚期或龙山时代已进入青铜时代,年代约当公元前3000年或稍晚。但因为是“零星”出现,因此中外“主流”学者不认为当时已经进入青铜时代。
但到夏商周时期,中国青铜器在社会上开始占据重要位置。其他不谈,如今中国馆藏青铜器高达140余万件,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如果加上私人和海外收藏,那么中国夏商周青铜器数量将更为庞大。因此,夏商周毋庸置疑的进入了青铜时代。
综上,尽管如今还有些杂音,或者认为中国以西的青铜文化影响了中国,但总体上中国夏商周进入青铜时代是无法被质疑的结论。
问题在于:所谓“寇可往、吾亦可往”,历史文化上的交锋有时也是战争,不能总任由西方质疑中国历史,而我们不能只防守只挨打、不还手吧,那么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又将如何呢?其实,这是一个在某些人看来是“民科的”、“多看一眼就算我输”等的问题。
如果以衡量中国青铜时代的标准来看,中国以西的青铜时代又将如何呢?不妨看一看中国以西的青铜时代情况!
其一、西方正式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太少太小,有人戏言总量不到70斤,虽有夸张、但多也多不了多少。
其二、缺乏相应的采矿、坩埚残片、熔炉、炉渣等采冶考古遗迹,不能对中国有这些要求,对西方就不要求这些证据了吧。
其三、两河流域没有铜矿和锡矿资源,如何率先进入锡青铜时代?西方学者说西亚锡矿或来自阿富汗、英国、西班牙等地,证据呢?
因此,与中国青铜时代一对比,就能看到其中充满了“双标”,比如就那么一点青铜器,如何说“持续的、广泛的使用,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”?又比如缺乏相应的采冶遗址,那么他们的青铜为何不是源自中国?
总之,中国夏商周进入青铜时代的结论,可谓无比扎实,西方学者想反驳都反驳不了。但在另一方面,中国青铜时代经受了严苛的检验,其实也不是坏事,因为严已律人也得严以律己,如今是不是要用这一套标准检验一下西方叙事下的西方青铜时代?所谓“寇可往、吾亦可往”,做人不能丢了气势,那些用“激昂文字”批评西方伪史论的学者们,现在该大显身手了。
发布于:江苏省上阳网-杠杆配资公司网站-在线配资论坛-专业的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